2020-05-28 00:22:30 热度:

全球新冠疫情能在1、2年内结束?

 

看到有人说,新冠“疫情”将会持续1、2年。

是这样吗?

目前来说,任何有关疫情何时结束的说法都是没有直接证据的猜测。

有人做出新冠“疫情”将会持续1、2年结束这一预测,大概:

第一,他说的“疫情”可能指的是大流行;

第二,大流行持续1、2年是基于历次流感大流行的经验。

因此,说“疫情”持续1、2年(后结束),不仅缺乏证据,甚至缺乏合理性。

没有迹象表明新冠病毒会像SARS那样消失

传染病传播的三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

只要能完全控制住其中任意一个要素,这种传染病就可以被控制,甚至被消灭。

比如,这次的新冠疫情,我国在短短2个月内基本控制了疫情,原因就在于史无前例的全民大隔离,和感染者追踪,几乎完全切断了传染源与易感者之间的传播途径;

其他多数国家疫情却不能控制,原因是它们没有采取严格的隔离策略。

但是,控制与消灭不是一回事。

要想彻底消灭疫情,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消灭传染源。

迄今,人类唯一通过主动性行为消灭的疫情是天花,据认为自然源性天花病毒已经被从地球上彻底消灭。

但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措施却是从“消灭”易感者实现的。

人们基于人类是天花病毒唯一宿主,而且感染天花病毒形成的稳定和高效的免疫保护性,只要一次感染或者接种有效疫苗就可以形成终生保护这一特征,通过在人群中强化疫苗接种达成全民几乎100%获得免疫保护的态势。

易感者的彻底“消灭”导致这种病毒没有可以感染的宿主而失去生存之地,最终被彻底消灭。

就是说,通过“消灭”了易感者而达成消灭了病原体及传染源目标,即使后来出生的大量人口对天花病毒易感,这种病毒仍然不会卷土重来。

另一个“被”消灭的疫情是SARS。

SARS的“神秘”消失看上去令人费解,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其传播能力实质上非常弱。

一种病原体的传播力并不仅决定于人们常用的自然再生数(R0),即将一个传染源放进全部易感的人群在一定时间内传染的人数;更在于其有效再生数(Re),即在采取一定防护措施的非自然环境下一定时间内传染的人数。

尽管SARS的R0不低,表明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但是,其Re却非常非常的低。

原因在于,所有SARS感染者都会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症状,而且几乎都是严重的症状,非常容易被识别和隔离,从而彻底切断与易感者之间的传播。

这样,人们通过采取检测,隔离措施,在短时间内就完全控制了疫情。

即由于传播途径被彻底切断,加之人类也可能是其唯一的宿主,这种病毒同样失去了可以感染和繁殖的宿主而像天花病毒一样“消失”。

有人或奇怪,MERS病毒比SARS更不善意“伪装”,其传播途径更加容易被切断,为什么没有消失呢?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人类并非其唯一宿主,尽管通过切断其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而将其驱逐出人类社群,但是,它却可以继续“委身”在其中间宿主即中东地区的单峰驼中,伺机传播给人类。

从这个角度说,或者果子狸并非SARS病毒真正的中间宿主,这种病毒或者是像艾滋病毒一样,其前体病毒被传给人类后,在人体经过新的变异成为以人体作为唯一宿主的新病毒,才会“神秘”消失。

反观新冠病毒,自从疫情爆发以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球人口中蔓延。有研究显示,在短短几个月内,该病毒已经发生了数次适应于不同人群的关键变异而在不同遗传种群中迅速传播。

同时,虽然没有明确该病毒的原始宿主和可能的中间宿主,但一些研究已经表明,人类绝非其唯一宿主。

比如,目前因确定,猫就是对该病毒易感并可以在猫之间传播。尽管,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在猫间传播的病毒可以传给人类。

这样,不断感染的大量人口和其他动物,都可以帮助其源源不断制造后援病毒部队。

这意味着,现有证据显示,这种病毒几乎不可能被从地球上消灭。

再说传播途径,虽然新冠病毒与SARS和其他很多病原体一样都是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但是,流传特征上,新冠病毒更类似于流感和普通感冒,即存在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和难以识别的轻症感染者。

这样,结果就是,除非采取我国这样全民超级大隔离而不足以彻底切断其传播途径。

最后就是易感者因素。

如上所述,传染源不可能被消灭,传播途径不可能被完全切断,疫情最终的趋势几乎完全决定于易感者。

最终可以建立起来的“群体免疫”水平决定疫情的转归

 

至此,我们不得不再次冒天下之大不韪提起在我国讳莫如深的“群体免疫”。

自从3月12日,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公开谈论“群体免疫”,遭到我国数名抗疫一线“顶尖”科学家旗帜鲜明的驳斥为“不人道”;并将“群体免疫”重新定义为“人为主动造成人群感染而获得绝大多数人的主动免疫”之后,“群体免疫”在中国就似乎成了一个禁忌词。

事实上,群体免疫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种群宿主,与通过直接传播的流行病病原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生态平衡。

结果就是,由于一次性或者反复的流行,(大)部分宿主形成对病原体的免疫而免于再次感染,却“保留”了部分宿主作为易感者“供”病原体“栖息”和繁殖。

这样,宿主与病原体之间,双方都不至于被灭绝。

那么,群体免疫的水平就决定疫情最终的结局。

如果,像天花那样,一次大流行就可以在人群建立起高水平的群体免疫,那么,疫情就会从高潮迅速转入低谷,直到人口不断繁衍诞生并积累足够比例的易感者,疫情才会再次发生。

间隔的时间越长,易感者占人口比例越高,流行规模就越大。

如果,像流感那样,即使经过大规模的流行,仍不能在人群中建立起稳定而高水平的群体免疫,疫情就会从大流行转变成地方性流行;由于流感病毒温度和湿度等季节性素的敏感性,这种地方性流行也表现为季节性流行。

目前,几乎所有因素都倾向于,新冠病毒不会在人群中建立高水平的群体免疫。

这主要体现在:

既往的几种在人群中普遍传播的人类冠状病毒(SARS和MERS不再其列)都没有在人群建立高水平的群体免疫,免疫仅可以维持不足一年,因而临床上表现为冬季流行性的普通感冒。

当然,这主要是由于新冠病毒属于容易发生变异的RNA病毒所决定的。

对于新冠病毒来说,目前最主要的不确定性就是感染后形成的免疫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好消息是,迄今尚没有发现再感染的病例报告,说明自然感染可以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目前所有“复阳”报道似乎都是感染后期间断性排毒的结果。

但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这种保护性免疫的持久性。

这一方面需要观察,看今后几年内疫情变化情况;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保护性免疫反应(包括包括保护性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的维持)的定量测试来确定。

这种自然感染形成的免疫保护之所以重要,更在于它直接反应未来疫苗的有效性。

如果自然感染都不能形成有效和长期的免疫,那么任何疫苗也同样不能形成有效和长期的免疫。

那么,最终,即使是通过大面积的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的合力,仍不能在人群中建立起足够保护性群体免疫,最终只可能像流感那样建立起将大流行“压制”成地方性流行的低水平群体免疫。

也就是WHO所说的,新冠病毒将会长期与人类共存。

大流行何时结束?

这样,我们只能不奢望疫情彻底结束,退而求其次的结束大流行变成地方性流行。

而大流行持续的时间,完全决定于人群中建立起可以将大流行压制成地方性流行的群体免疫水平所需要的时间。

而这个时间又决定于疫苗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假设疫苗完全无效或长期不能开发出疫苗,那么,群体免疫的建立只有依赖于自然感染。那么,自然感染率就决定于人们的防疫措施:

越不设防,人群感染越快,群体免疫建立需要的时间越短——完全不考虑可能造成的死亡和残疾的前提下。

历次大流感,实质上,人类从来没有采取过真正有效的防疫措施,疾病的传播几乎就是纯自然状态的。

在这种纯自然状态下,历次流感大流行所通常都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这其实是人类对于可以直接传播的全球大流行的唯一的经验,也是有人说“疫情”可能需要1、2年时间的唯一依据。

 

假设,疫苗相当有效,通过接种不仅可以建立起高水平群体免疫,这种免疫还能长期维持。那么,疫苗越早成功并在全人口接种,那么就越可能尽快结束大流行,甚至像目前接种的麻疹、水痘,小儿麻痹症等一类疫苗一样,在人群建立起覆盖率超过80%以上的群体免疫,从而将这种疾病驱逐出人类社群。

然而,目前所有的证据和迹象表明,这只能是笔者美好的愿望。

新冠病毒疫苗如果能比流感疫苗稍微成功一些(有效率达到50%以上),也可以通过普遍的疫苗接种帮助我们尽快结束大流行;然后通过每年的接种来尽可能减少其健康危害。

不管疫苗的有效性如何,我们目前这种严厉的防疫策略也不可能经年累月一直维持下去。在疫苗有了最终结果后,人群可能“需要”的感染水平才能见分晓。

在此之前,闭关锁国和全民大隔离所能维持的时间及代价可能高到难以承受。

最后,笔者发表一点个人看法:大概齐,像英国、瑞典这些国家,科学家和执政者从疫情开始就达成了“疫苗指望不上”的共识。

因此,笔者从来不觉得认为应该对英国、瑞典施行的防疫策略做价值判断,仅仅是人家自己的一种选择。

说回话题本身,一句话说,即使是指大流行,疫情能在2年内结束也是最乐观的估计;如果变成地方性流行病,疫情可能永远也不会真正结束。

全球新冠疫情1、2年内结束

推荐阅读

孩子体质弱,胃口差,可以用中成药调理吗?
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营养支持,而营养的摄入和吸收却离不开健康的肠胃。 不少家长每天为了孩子的饮食费尽心思,只希望孩子能吃多点长壮点。但有时候,效果却没有那么理想。看着自家孩子胃口不好消化不佳,身体也没同龄孩子结实,不由头痛起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为何说脾常不足 与营养吸收和消化相关的功能,在中医理论中属于 脾 的范畴。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导着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化,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的主要脏器。 明代医家万密斋在《育婴家秘》中提出了小儿脾常不足的观点。一方面小...[详细]
2020-05-31
癌症患者为什么常伴有发热?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癌性发热 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 癌性发热的临床表现 癌性发热的热程或短或长,有的可达数月之久,可呈间歇性,常为不规则热或弛张热,少数呈稽留热,体温常维持在37.5℃~38.5℃之间。 发热时全身症状可不明显...[详细]
2020-05-31
慢性鼻炎的表现症状,专业联合用药及注意事项
大家都知道,鼻子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部位,如果有一天鼻子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呼吸,甚至影响生命,所以患上慢性鼻炎的患者都能够体会到它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多大的损害,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特点是炎症持续三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间歇期亦不能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肿胀或增厚等障碍。根据慢性鼻炎的病理和功能紊乱的程度,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想要远离此疾病的困扰,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做好疾病的预防及护理保健工作,我们药店人经常会遇到...[详细]
2020-05-31
中国烟民超3亿!吸烟的危害,你有为亲朋好友想过吗
新冠疫情好像让整个世界按下了暂停键,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也让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健康的可贵。 2020年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 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可是你还在吸吗? 我国吸烟人群庞大 在烟草烟雾中约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250种已知有害,69种已知可致癌。 我国吸烟人群庞大, 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50.5%,女性2.1%;农村为28.9%,城市为25.1%。 除成人外,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在尝试吸烟,我国有940万初中生尝试使用过烟草...[详细]
2020-05-31
两种常见的美食,全是甲醛的仓库,白血病的“帮凶”?
暖阳五月,各种美味、好看且营养丰富的蔬果陆续上市,满足味蕾的同时,各种安全类的热点问题也出现在了我们的朋友圈。比如说您熟悉的甲醛食物。有人说白胖的豆腐/金针菇以及被塑料胶带捆绑着的蔬菜皆为甲醛食物,真的如此吗?甲醛真的很可怕吗?些许文字、一篇文章带来了解甲醛食物。 塑料胶带捆绑的蔬菜含有甲醛,食用后会中毒? 这是一则网络传播率较广的流言。网上传言:捆扎蔬菜的塑料胶带有毒,其中的甲醛量超标10倍,食用后会中毒、致癌。 首先,胶带并不可怕;捆扎蔬菜所用到的胶带和我们在生活中用到的透明胶无太大区别,归根到底是涂...[详细]
2020-05-31
方便面为啥是弯的,不是直的?
昨晚我做了噩梦醒过来感到若有所失就趁着夜色一个人轻轻走进厨房 今天我就要为方便面正名顺便讲点方便面的冷知识 传说方便面里面防腐剂特别多吃多了死后会变成木乃伊 首先你们不要太害怕防腐剂 防腐剂其实是为了 为了让你吃的东西更安全点 它们主要的目标是抑制黄曲霉素这些有毒的东西 你要非说防腐剂听起来不是什么好东西那干脆连醋/盐/糖都不要吃了人家也算防腐剂的 而且吧 其实方便面 也不咋加防腐剂的 方便面是被炸过的它的水分含量只有3-6% 实在太干了微生物也瞧不上的样子所以并不需要防腐剂 而且那酱包吧 也经过了高温杀...[详细]
2020-05-31
超市里的冷冻鸡腿都是从哪来的?
逛超市的时候发现, 肉品冷冻区总有源源不断的鸡翅鸡腿供应 ,你有没有好奇过都是哪里来的?网上流传着各种解释,其中最吓人的有说美国有种克隆鸡,身上可以长六七个鸡腿,六七对鸡翅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是假的。那么这么多鸡腿鸡翅都是哪里来的呢?是不是打了激素?还有人说鸡翅尖是最容易残留毒素的,是真的吗? 1 超市里的冷冻 鸡腿 鸡翅都是哪来的? 超市里的冷冻鸡腿鸡翅,主要来自于各地养殖场将肉鸡的每一个部分拆分后进行速冻再投入市场中售卖。 首先,国内很多大型肉食加工厂, 从市场上大量收购整鸡,再按部位处理加工成速冻的...[详细]
2020-05-31
晚睡1小时,心率加快40%,脂肪肝风险增加29%
你每天晚上几点钟睡觉呢?据2015年公布的《全球睡眠报告》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上床睡觉的时间为0点32分,80%以上的中国人睡眠时间已不足8小时, 97.2%的人都有过熬夜的经历。 然而熬夜的代价恐怕不是人人都付得起! 有研究表明,晚睡1小时,患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的风险会不断上升 1 晚睡1小时 心率持续升高40% 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睡眠时间也可能存在差异。这里我们所说的熬夜,通常是指睡得晚且 每晚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 的情况;晚睡则可以与自己 前7天的平均入睡时间相比, 如果超过30分钟,则可以算做晚...[详细]
2020-05-28
脂肪肝影响肝脏健康,想要摆脱脂肪肝其实并不复杂
有资料指出,我国脂肪肝患病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七,患病年龄也日渐年轻化,另外,儿童脂肪肝的比例也在增加。 如今大家对体检的意识不断增强,有些人体检完后被告知有脂肪肝却不以为意,觉得没什么痛苦和症状,这种想法是错误。 肝脏也怕胖,肝脏变胖后会损害正常的功能并发生纤维化,若是不加以阻止会进展为肝硬化,也就容易导致癌症。 另外,它还可能诱发高血压或者加重糖尿病,中环健康表示,当发现脂肪肝时不能无所谓,需要及时摆脱,我们或者可以参考如下: 1.及早检查有助于及早逆转 不管什么疾病,早日发现并早日治疗,能够康复的几率也...[详细]
2020-05-28
医院里,新冠病毒是怎样传播的?一个真实的院感案例
《科学》杂志评论,这是疫情暴发至今,院感防控分析最到位的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国多家医院出现院内感染防控不利、意识不足等问题。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数据显示,英格兰地区多家医院近20%患者,在住院治疗其他疾病时,感染新冠病毒。 日本大阪有3家医院,从未接诊新冠肺炎患者,却出现聚集性感染。截至4月20日,累计确诊患者66人。其感染和传播途径不明。 而在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私立医疗集团Netcare旗下的圣奥古斯汀医院于2月初,即开展全员防院感培训。急诊科增设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和分诊隔离区。对每位...[详细]
2020-05-28
慢性支气管炎,可以试试这个经典名方!
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聊聊: 慢性支气管炎 今天我们通过一个治疗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医案,来讲一个治疗咳喘的经典方剂: 小青龙汤 医案:(选自《刘渡舟验案精选》) 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支并发肺气肿。 选用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 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数杯。 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内...[详细]
2020-05-28
诅咒、羞辱与污名.....女性有可能告别月经吗?
提起月经,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经期难以管理的疼痛,还是每个月那几天的不便?又或是公众场合掏取卫生巾时的掩饰与尴尬? 《圣经》里描写道,经期妇女会在不洁之中度过七天。 任何接触她的人都会沾染上这种不洁,就连她躺过地方也会受到这种影响。 这种错误的看法甚至影响了语言习惯。 英语之中「curse」这个单词既是「诅咒」,也代表月经,而这正是「夏娃的诅咒」(curseofeve)的简写。 月经对于女性的束缚,同样像是一种诅咒,从人类文明的早期蔓延到现代社会。 现代医学的进步,承载月经的工具更迭,仿佛给了女性更多...[详细]
2020-05-28
这四大名方才是养生王者
都说当代青年在惜命这件事上 比他们的老父母亲们还狠 穿最高档的护膝 蹦最野的迪 炸鸡配枸杞,可乐放党参 真朋克养生 但问题来了 你们所谓的枸杞党参水 说到底也只是喝着安慰自己 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 为了造福广大熬夜作死粉丝 今天我就要来给大家安利四款 简单却超有用的 中医养生名方 四物汤 相信不少小仙女们 都经历过饮食作息不正常 导致经期絮乱 或者经期内身体虚弱的情况 四物汤在中医临床应用中 已经有千年历史 它是以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四种药材为主要原料 它能够 补血调经 在一定程度上调理女性 血...[详细]
2020-05-28
治疗湿疹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好痒,身上已经被我挠得面目全非了夏天一到,原本是个大秀身材、到泳池尽情畅游的最好季节,但是此时此刻的你是不是被这些烦恼困扰着不敢下水? 双腿,或者双手,身上对称性地分布着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痒得受不了,一挠就会有液体渗出,皮肤增厚裂开明明20岁如花似玉的年龄硬是长出一对主妇手(皮糙肉厚) 如果你符合以上三个表现,那你就是湿疹了~ 夏天,湿气更重,尤其南方,某羊城,简直就是湿气的乐土 那如何治疗这个烦人的湿疹呢?芝晓今天就来教你分清自己的类型,对症下药。 一、湿热证 多见于 急性湿疹 。 表...[详细]
2020-05-28
女生的bra里到底藏了啥?
事情是这样的九叔我上次讲了一篇 女生内裤有多脏 不少同学心心念念表示想看下篇谁让我这么宠粉好事做到底今天来写写她的好姐妹 Bra到底有多脏? Bra 可不像内裤有着肉眼可见的排泄物屎尿屁但正是因为不可见所以人们对 bra 的要求非常之宽容!比如 说人话就是管它三七二十一能穿就行毕竟再干净的bra也不可能发出奶酪的香味 再脏的bra也不可能和臭袜子一个味道所以问题来了 Bra真脏起来有多可怕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使用寿命超过1年的 bra 即使看上去干干净净但其实83%以上都携带了1万个活细菌 大家也都知道br...[详细]
2020-05-28
全球新冠疫情能在1、2年内结束?
看到有人说,新冠疫情将会持续1、2年。 是这样吗? 目前来说,任何有关疫情何时结束的说法都是没有直接证据的猜测。 有人做出新冠疫情将会持续1、2年结束这一预测,大概: 第一,他说的疫情可能指的是大流行; 第二,大流行持续1、2年是基于历次流感大流行的经验。 因此,说疫情持续1、2年(后结束),不仅缺乏证据,甚至缺乏合理性。 没有迹象表明新冠病毒会像SARS那样消失 传染病传播的三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 只要能完全控制住其中任意一个要素,这种传染病就可以被控制,甚至被消灭。 比如,这次的新冠疫情,...[详细]
2020-05-28
鹰嘴豆怎么吃?有什么营养价值?
鹰嘴豆,有健脾、壮骨、美颜、解毒的功效,对于孩子身高增长、大脑发育、老年人视力减退、补血、补钙、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有辅助食疗的功效。 鹰嘴豆该怎么吃呢? 鹰嘴豆虽然也是豆,但是它的口感跟黄豆、黑豆不太像,煮过之后很软糯,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吃,做法多种多样,可以水煮、煮粥、打米糊、做沙拉、炸丸子等,推荐一款我经常吃的做法吧五香鹰嘴豆。 鹰嘴豆在西餐里非常普及,其自身营养价值也很高:其纯蛋白质含量高达28%以上,脂肪5%,碳水化合物61%,纤维4-6%。鹰嘴豆含有10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全...[详细]
2020-05-27
吃生蚝的好处有哪些?
说道生蚝,我们肯定就会想起来那句:缺锌就多吃海产品。没错,生蚝就是那个富含锌的海产品!100g生蚝中锌的含量可以高达71mg,每天吃2~3个生蚝就能提供全天所需要的锌,吃一顿生蚝就相当于豪补了一顿锌,除了锌的含量丰富,生蚝中钙的含量也不低,100g生蚝可含钙30mg左右,还有一种和生蚝很类似的生物海蛎子(现在经常有人把它们当做是同一种食物,实际上有营养成分上的差异),海蛎子100g中含钙能高达130多mg,是牛奶的1倍多,铁的含量可以到牛奶的20倍。首先生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和锌,脂肪含量较低 ...[详细]
2020-05-27
全面放开生育还有多少人要生孩子?
全面放开生育还有多少人要生? 在之前,生育放开二胎之后,许多专家纷纷表示中国将会引来一波生育高潮;但事实上,除了在刚开始有一点小波浪之后,并没有引起高潮,为何会如此,那是因为在中国,年轻人不敢生,生活压力大,负担不起了。 而这一些问题的存在都是有历史原因,如一胎化政策,中国出现了不少的小公主小王子,而今这些人成长了,到了结婚的年龄,不愿意负担起生活的重担。 有的宁愿单着也不结婚,更别说生二胎;在我接触的90后,大多数是生一个便不愿意再生。 那是一个小孩的养育成本负担不起,如一对90后的夫妻说他们喜欢小孩,...[详细]
2020-05-27
为何会发生便秘?如何调理便秘?
现代人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插曲,或是便秘,或是肥胖,再或是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上升,随着饮食的富足,越来越多的人被便秘二字困扰,排便困难、大便次数少等问题威胁着生活中各个年龄段的人。既然出现了,那必然就要找到办法去解决;借此文与您聊聊讨厌的便秘,调节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希望人人皆可顺畅排便。 为何会发生便秘? 便秘,其实是目前来看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引起便秘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主要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功能性便秘,一种是器质性便秘。 谈到器质性便秘,只要考虑是直肠与肛门病变、肠道梗阻、腹腔...[详细]
2020-05-27
饭前喝水有利还是饭后喝水健康?
关于饮食的问题,都是关系到我们基础生活的问题。一日三餐,一餐三食,这早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固有习惯。很多人心中总有一个疑惑:到底是饭前喝水还是饭后喝水?有的人说饭前喝水容易稀释胃液,从而就会影响消化,所以大家都选择在饭后饮水。当吃饭与饮水碰到一起的时候,有些事情需要您各位科学看待。 饭前喝水,一定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吗? 其实,此问题并非如此肯定。胃酸等胃液的分布本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由于饮水所造成的胃酸被稀释情况会在短时间内被纠正,从根本上来讲并不会影响胃部的化学消化过程(胃的物理消化过程更是和胃酸没有...[详细]
2020-05-27
为什么你一吃就胖,而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 很多人都回到了正常工作生活中 无论是见到同事还是同学 有一个字都是很难回避的 那就是 胖! 月半! 让人更加痛苦的是 在宅家的这段时间 自己长的肉比别人多! 让人最最痛苦的是 别人该吃吃该喝喝不长肉 自己饭吃得很少 喝凉水填肚子 还胖了! 胖了! 那么影响体重的因素都有些什么? 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胖? 有的人不容易胖? 这个我们要从肥胖的标准说起 什么是肥胖 肥胖是因为体内脂肪的体积和/或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导致体重增加,或体脂占体重百分比异常增高,并且伴随局部过多沉积脂肪。 那么...[详细]
2020-05-27
一天到晚没有力气,总想睡觉,是什么原因?
每个人不一样,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首先可能是劳累过度,比如上班族,长期加班熬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还是多注意点比较好;其次有可能是生病了,人在生病的状态下,就有可能影响身体的各个机能,无法正常工作,所以你会感觉没有力气,记得有一次我发烧,呕吐,快好了的时候,就想着吃东西,结果全吐了,医生说胃需要休息,吃点清淡的,所以当你不舒服的时候,身体一定可以感应到的;最后一点就是自己比较懒的缘故,这跟性格有关系,或者说跟心态有关系,如果情绪低落,就会比较懒散 1.体虚 这样情况比较符合中医里气虚的症状,气虚患者...[详细]
2020-05-26
酒后如何加快酒精经过尿排泄的速度,快速醒酒?
有参与这个话题讨论的作者说,【脑组织中的酒精浓度是血液酒精浓度的10倍】。 仅凭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断定这样的作者不可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因为不懂酒精的体内分布,怎么可能真正了解其代谢和体内消除? 不懂酒精是如何从尿液消除的,怎么可能真正回答本问题。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酒精的理化特性和人体代谢有一个全面了解。 已知,酒精是一种同时具有脂溶性和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因而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但是,酒精的脂溶性很低,却具有极高的水溶性。 水溶性高到什么程度呢? 酒精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比如,我...[详细]
2020-05-26
“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韦跌落神坛,竟因中国的临床试验?
2月5日,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启动会,图为该临床试验主要参与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图片来自新华社/程敏摄。 编者按瑞德西韦在中国没有被证明在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上有显著疗效,而美国两项试验结果显示有效。近日,美英科学家纷纷质疑美国试验为何中途更改了治疗标准,这显示瑞德西韦要么完全无效,要么是很有限的疗效,扑朔迷离,混淆不清。为此,我们连线了北京大学临床统计方面的专家姚晨教授,他也是此次中国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的国际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SMB)5名成员之一,其中3名专家来自国外,2名来自中国,该委员会致力于监察...[详细]
2020-05-02
早餐真的“不许喝粥”?一碗粥引发的一场争论
4月15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出席一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讲座时表示:你家里的孩子不管长得胖,长得瘦,喜欢不喜欢吃东西,这段时间他的饮食结构,你要超级重视。 绝不要给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去上学,早上不许吃粥。 专家一番好心提醒,却哄然遭人诟病,并引发了全国火爆热议。作为一名营养师,小编是赞同张主任的话的。他不仅具有一定的营养学知识,还关注我们国人的早餐质量。这在临床医生当中是难能可贵的。 不过,他的说法适合大众健康人群,却...[详细]
2020-05-02
  • 为何会发生便秘?如何调理便秘?
    现代人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插曲,或是便秘,或是肥胖,再或是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上升,随着饮食的富足,越来越多的人被便秘二字困扰,排便困难、大便次数少等问题威胁着生活中各个年龄段的人。既然出现了,那必然就要找到办法去解决;借此文与您聊聊讨厌的便秘,调节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希望人人皆可顺畅排便。 为何会发生便秘? 便秘,其实是目前来看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引起便秘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主要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功能性便秘,一种是器质性便秘。 谈到器质性便秘,只要考虑是直肠与肛门病变、肠道梗阻、腹腔...
  • 晚睡1小时,心率加快40%,脂肪肝风险增加29%
    你每天晚上几点钟睡觉呢?据2015年公布的《全球睡眠报告》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上床睡觉的时间为0点32分,80%以上的中国人睡眠时间已不足8小时, 97.2%的人都有过熬夜的经历。 然而熬夜的代价恐怕不是人人都付得起! 有研究表明,晚睡1小时,患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的风险会不断上升 1 晚睡1小时 心率持续升高40% 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睡眠时间也可能存在差异。这里我们所说的熬夜,通常是指睡得晚且 每晚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 的情况;晚睡则可以与自己 前7天的平均入睡时间相比, 如果超过30分钟,则可以算做晚...
  • 早餐真的“不许喝粥”?一碗粥引发的一场争论
    4月15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出席一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讲座时表示:你家里的孩子不管长得胖,长得瘦,喜欢不喜欢吃东西,这段时间他的饮食结构,你要超级重视。 绝不要给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去上学,早上不许吃粥。 专家一番好心提醒,却哄然遭人诟病,并引发了全国火爆热议。作为一名营养师,小编是赞同张主任的话的。他不仅具有一定的营养学知识,还关注我们国人的早餐质量。这在临床医生当中是难能可贵的。 不过,他的说法适合大众健康人群,却...
  • 一天到晚没有力气,总想睡觉,是什么原因?
    每个人不一样,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首先可能是劳累过度,比如上班族,长期加班熬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还是多注意点比较好;其次有可能是生病了,人在生病的状态下,就有可能影响身体的各个机能,无法正常工作,所以你会感觉没有力气,记得有一次我发烧,呕吐,快好了的时候,就想着吃东西,结果全吐了,医生说胃需要休息,吃点清淡的,所以当你不舒服的时候,身体一定可以感应到的;最后一点就是自己比较懒的缘故,这跟性格有关系,或者说跟心态有关系,如果情绪低落,就会比较懒散 1.体虚 这样情况比较符合中医里气虚的症状,气虚患者...
  • 鹰嘴豆怎么吃?有什么营养价值?
    鹰嘴豆,有健脾、壮骨、美颜、解毒的功效,对于孩子身高增长、大脑发育、老年人视力减退、补血、补钙、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有辅助食疗的功效。 鹰嘴豆该怎么吃呢? 鹰嘴豆虽然也是豆,但是它的口感跟黄豆、黑豆不太像,煮过之后很软糯,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吃,做法多种多样,可以水煮、煮粥、打米糊、做沙拉、炸丸子等,推荐一款我经常吃的做法吧五香鹰嘴豆。 鹰嘴豆在西餐里非常普及,其自身营养价值也很高:其纯蛋白质含量高达28%以上,脂肪5%,碳水化合物61%,纤维4-6%。鹰嘴豆含有10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全...
  • 孩子体质弱,胃口差,可以用中成药调理吗?
    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营养支持,而营养的摄入和吸收却离不开健康的肠胃。 不少家长每天为了孩子的饮食费尽心思,只希望孩子能吃多点长壮点。但有时候,效果却没有那么理想。看着自家孩子胃口不好消化不佳,身体也没同龄孩子结实,不由头痛起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为何说脾常不足 与营养吸收和消化相关的功能,在中医理论中属于 脾 的范畴。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导着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化,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的主要脏器。 明代医家万密斋在《育婴家秘》中提出了小儿脾常不足的观点。一方面小...
  • 这四大名方才是养生王者
    都说当代青年在惜命这件事上 比他们的老父母亲们还狠 穿最高档的护膝 蹦最野的迪 炸鸡配枸杞,可乐放党参 真朋克养生 但问题来了 你们所谓的枸杞党参水 说到底也只是喝着安慰自己 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 为了造福广大熬夜作死粉丝 今天我就要来给大家安利四款 简单却超有用的 中医养生名方 四物汤 相信不少小仙女们 都经历过饮食作息不正常 导致经期絮乱 或者经期内身体虚弱的情况 四物汤在中医临床应用中 已经有千年历史 它是以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四种药材为主要原料 它能够 补血调经 在一定程度上调理女性 血...
  • 方便面为啥是弯的,不是直的?
    昨晚我做了噩梦醒过来感到若有所失就趁着夜色一个人轻轻走进厨房 今天我就要为方便面正名顺便讲点方便面的冷知识 传说方便面里面防腐剂特别多吃多了死后会变成木乃伊 首先你们不要太害怕防腐剂 防腐剂其实是为了 为了让你吃的东西更安全点 它们主要的目标是抑制黄曲霉素这些有毒的东西 你要非说防腐剂听起来不是什么好东西那干脆连醋/盐/糖都不要吃了人家也算防腐剂的 而且吧 其实方便面 也不咋加防腐剂的 方便面是被炸过的它的水分含量只有3-6% 实在太干了微生物也瞧不上的样子所以并不需要防腐剂 而且那酱包吧 也经过了高温杀...
  • “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韦跌落神坛,竟因中国的临床试验?
    2月5日,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启动会,图为该临床试验主要参与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图片来自新华社/程敏摄。 编者按瑞德西韦在中国没有被证明在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上有显著疗效,而美国两项试验结果显示有效。近日,美英科学家纷纷质疑美国试验为何中途更改了治疗标准,这显示瑞德西韦要么完全无效,要么是很有限的疗效,扑朔迷离,混淆不清。为此,我们连线了北京大学临床统计方面的专家姚晨教授,他也是此次中国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的国际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SMB)5名成员之一,其中3名专家来自国外,2名来自中国,该委员会致力于监察...
  • 两种常见的美食,全是甲醛的仓库,白血病的“帮凶”?
    暖阳五月,各种美味、好看且营养丰富的蔬果陆续上市,满足味蕾的同时,各种安全类的热点问题也出现在了我们的朋友圈。比如说您熟悉的甲醛食物。有人说白胖的豆腐/金针菇以及被塑料胶带捆绑着的蔬菜皆为甲醛食物,真的如此吗?甲醛真的很可怕吗?些许文字、一篇文章带来了解甲醛食物。 塑料胶带捆绑的蔬菜含有甲醛,食用后会中毒? 这是一则网络传播率较广的流言。网上传言:捆扎蔬菜的塑料胶带有毒,其中的甲醛量超标10倍,食用后会中毒、致癌。 首先,胶带并不可怕;捆扎蔬菜所用到的胶带和我们在生活中用到的透明胶无太大区别,归根到底是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