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女硕士接受媒体采访画面
近日,杭州一女硕士因辞职做保姆“意外”走红。据悉,她擅长法语和英语,硕士学历,不仅有大型企业外派非洲的工作经历,还从事过早教工作,年薪曾达30万。目前,她所接触过几家人,工作时间朝九晚五,而且双休,月薪2万元以上,主要负责照顾孩子,不包含家务收纳。
就事论事,如果以传统保姆的职业属性,去衡量这位女硕士的就业选择,确实好像有些违背常识。说实话,都硕士学历,并且在母语之外,还精通法语和英语,择业路子还是很宽的。但是,当我们看到市场的需求及反馈后,才发现“此保姆”非“彼保姆”。
因为,在具体的职能要求中,明确写着“主要负责照顾孩子,不包含家务收纳”。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更像是“家庭育儿师”。不过,就女硕士求职的通道来看,还是从家政的通道进入劳务市场的。所以,媒体在报道时,称其为“保姆”,貌似也没问题。
要知道,近几年,随着“育儿市场”的升级,好的“月嫂”和“家庭育儿师”越来越得到家政市场的青睐。但是,回到本质上,依然是“知识需求”的结果。过去,对于“保姆”来讲,市场并没有过多去细分。无论是“月嫂”还是“家庭育儿师”,可能都统称为“保姆”。
当然,“家庭育儿师”也是近几年的“新概念”,过去来讲,只要保姆能给产妇做饭,能照顾孩子衣食起居,并且能在家中负责一定的家务,基本上就算“称职的保姆”。但是,最近几年,在一些大城市中,家政市场已经分化出高端市场。
而所谓的高端市场,更多是对家务技能之外知识密集层度的要求。但是,基于世俗之见,大多数人只要谈到保姆,就认为是在“伺候人”。但是,对于“女硕士辞职做保姆”的事情来讲,因高薪的现实,似乎“读书无用论”的声浪已经听不到,而更多的声音集中在“月薪2万起”,这也再次实证“高薪论英雄依然是现实圭臬”。
时代在变化,“职业观念”也应该及时的“刷新”。只可惜,绝大多数人的职业观念,依然停留在“三六九等”的偏见中。并且,论等级的基本尺度,依然是用“经济回报”来丈量。所以,对于职业偏见的“洗刷”,就留下一条路。只要所属行“经济回报率”高,貌似就没有人再去说三道四。
坦率地的讲,如果不是“2万月薪”兜底,可能舆论上早已炸锅,认为当事女硕士在作妖,或者家里有矿。但是,随着当事女硕士说出真相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胆背后,是因为自己“肚里有货”。并且,当女硕士直言进入“保姆市场”只是为创业做准备时,可能更多人会感到汗颜。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有些人还在为职业脸面不敢踏出第一步时,有人却已经投身其中,尝试把职业搞成一门生意。而这过程中,职业观念的壁垒是其一,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知识的累积程度不够,就算有机会也看不到。不得不承认,每个人只能挣到自己认知范畴内的钱,之外的钱可能根本看不到,也够不着。
事实上,就现代社会极致的劳动分工秩序来看,每个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伺候人”。所以,要是有人还停留在“三六九等”的偏见中,确实是遗憾的事情。所以,如果要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能现代社会更符合这种愿景。因为,只有追求“长期主义”,“专业主义”,才能获得对应的成功。
所以,面对“就业难”,就不要再简单的抱怨“市场下行”,“环境艰难”。一方面,要衡量自己能干什么,能把什么干好;一方面,再去调整职业方向,抵达自己理想的职业状态。要不然,坐吃山空等风来,最终可能只会等来暴风骤雨。
要知道,这位女硕士之所以辞职,也是因为生活原因,并不是人们以为的“任性裸辞”。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她进入家政市场,家庭阻力也是很大的(包括她提到的父母不理解)。所以,这也说明,比起改变周边人的职业偏见,可能自己的职业认知更为关键。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核心,其实依然是“经济回报率”的问题。很多人,总喜欢拿极端的例子来佐证伪命题,这导致“辍学少年的成功”,“高知博士的失败”就成为核心论据。可事实上,普遍看来,读书(受教育)依然是向上攀登的最有效方式(没有之一)。
因为,对于读书(受教育)来讲,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要解决个体的就业问题。至于对个体的素质的整体性塑造,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儿。所以,对于读书(受教育)来讲,大多数家长都怕输在起跑线上,也就实属正常现象。但是,过去几年来,因为“经济回报率”的问题,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也不在少数。
很多时候,如果实打实的算经济账,可能真的无法平衡读书(受教育)和职业的选择。所以,对于“经济回报率”而言,不能老盯着薪酬看,还要从个体的整体性塑造层面看。只要一个人通过读书(受教育)可以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并且可以经济独立,那么就不用过分的强调“经济回报率”(年薪30万,还是年薪100万)。
因为,在一个社会中,好的“职业观”,除却要讲究“经济回报率”,还要强调“理想主义”和“专业主义”。要不然,所有人为“热门行业”一哄而上,想尽办法“榨取行业红利”,而不去“建设专业红利”,终究可能也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对于“择业观”来讲,如果现实允许,尽可能也给“理想主义”和“专业主义”一些空间。
毕竟,只有一个人在自己想干的领域中,无限的放大专业素养,才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当然,这里强调的财富,除却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也包括自我精神层面的满足。而这些理念,除却读书(受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地传达,更需要整体社会给予肯定和支持。
就如上述女硕士辞职当保姆的事情,如果她的父母全力支持,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偏见,可能这样的事情也就不会被拿出来讨论。因为,只有“消除学历歧视”,“摒弃职业偏见”,才可能让职业的流动性更加畅通,才可能让个体的职业规划走向更优化。